威廉·华兹华斯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与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并称“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与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帮助发起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革命的核心人物。[1]
威廉·华兹华斯曾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接受教育,毕业后住在了卢布瓦,他对法国大革命的热情极高,认为这是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运动。[1]1797年,威廉·华兹华斯和妹妹萝西·华兹华斯搬到布里斯托尔附近的阿尔福斯顿别墅,开始了他创作生涯中最有活力的10年。[2]十年间,他与好友和妹妹居住在湖畔乡间,远离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寄情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熏陶,灵感无限迸发。1798年,他与朋友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联合出版了《抒情歌谣集》,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被视为是英国浪漫主义革命的滥觞。1798至1799年间,他与柯尔律治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曲》(The Prelude)。[3]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们是七人》(We are seven)等名篇[4]1800年《抒情歌谣集》再版,华兹华斯为其写了序言。而早在诗集第一次出版时就未受到重视,再版之后,更是遭到批评家的反对。1807年,华兹华斯的《两卷本诗集》出版,依旧受到了批评界的攻击,但从19世纪初起,他在诗歌上的成就逐渐得到承认。1830年往后,华兹华斯创作的佳作不多,[1]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为宫廷写了不少应景诗,但艺术成就大不如前。1850年4月23日,威廉·华兹华斯逝世,葬于格拉斯米尔教堂墓地。[5]
威廉·华兹华斯摆脱了十八世纪强调理性、礼仪的思维和写作模式,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中,阐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新态度。[1][6]在诗歌创作中,威廉·华兹华斯语言上追求平淡自然,题材上多选用淳朴单纯的乡村自然生活,同时也包括对底层民众困苦现实生活的揭露。[7][8]威廉·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概述的原则,是当今大部分抒情诗的基础。《抒情歌谣集》序言现在不仅被视为浪漫主义的重要宣言,而且被视为整个现代诗歌的重要宣言。[9]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开创了现代诗歌的先河,认为诗歌真实性的源泉都是来自感官的直接体验,主张日常生活和自然都是诗歌的创作素材,并通过倡导回归自然,运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推动了浪漫主义进程的发展。[10]

人物生平

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