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战略家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Erich von Lewinski Manstein, 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音译名曼施坦因或曼施泰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战略家。[4][3][6][10]
曼施坦因出生于柏林[4]1900年开始进入军校学习,后继续在军事学院深造并毕业,1906年开始在步兵团服役,于1907年正式成为一名军官。[10]
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获得职业能力的认可,战后服役于魏玛国防军。[10]1934年任柏林第三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1]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处长。1936年任参谋长。1938年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1939年参加对波兰的入侵。[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10月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主持制定袭击法国的“闪电战”计划,提出使用坦克部队阿登地区进攻法国的作战计划,深得希特勒的赞赏并在执行中获得成功,于1940年7月19日被希特勒提升为陆军元帅。[11][4]1941年6月德苏战争爆发后转到东线作战,先后攻占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4]1943年初德军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惨败后,1943年2月任南方集团军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4][11]1944年3月末,因与希特勒在东线作战指挥问题上发生争论而被解除集团军群司令职务。[11][5]期间主张在作战中集中使用坦克摩托化部队,配合空军实施速战速决的闪击战。[11]二战结束时被英军俘虏。[4]1948年被汉堡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后减为12年。[4]1953年5月获释,任西德政府顾问。[4]1973年在慕尼黑南面伊尔申豪森的村子去世,享年85岁。[10]
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等著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