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明末将领
高杰(?—公元1645年),字英吾,绰号翻山鹞,米脂(今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人,明末将领。[1][2]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高杰跟随米脂同乡李自成参加农民军起义,之后在其麾下任职。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因受到李自成猜忌被调往后方守营,期间与李自成妻邢氏私通,并于次年带领邢氏投降明军,之后跟随贺人龙玛瑙山(位于今四川省富顺县境内)大胜张献忠的起义军。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贺人龙获罪被杀,高杰接替他成为游击将军,次年升职副总兵与李自成军对战。在河南兵败后退守潼关(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潼关失守后,被迫北撤蒲津(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大顺,高杰被升任总兵前往救援山西,听闻北京被攻破后率军南逃至徐州(今江苏徐州),与卢九德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一起拥福王朱由崧称帝,成为弘光朝廷的“定策”元勋,被封为兴平伯,列为江北四军镇之一。期间,他依仗兵力攻打并掳掠扬州百姓,与黄得功等同室操戈。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驻守徐州期间因抓获潜逃的起义军将领程继孔,被弘光朝廷封为太子太傅。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高杰受到史可法感化决议北上收复中原失地,却在睢州遭遇兵变被杀,被追封为太子太保,其子高元爵承袭爵位继任兴平伯,所部将士归其妻邢氏统辖。[3][4][5]
清代史学家张廷玉在《明史》中认为高杰刚悍难驯,恃功不羁,终于要锐意进取之时,却被杀掉,很是遗憾。[2] 当代明史学家顾诚认为,高杰曾是望风而逃的败将,本应受到朝廷的惩罚,以兵力作后盾扶朱由崧登位后,便成了定策功臣,从此骄悍跋扈,进而挟制朝廷。[4]但其最后生出了收复失地之心,却不幸被杀,使南明朝廷刚刚萌生的一点进军北上的意图被扑灭,此后偏安江淮,再没有能力组织北上的军事行动。 [6]

人物生平

出身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