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

海星纲棘皮动物的统称
海星(学名:Asteroidea)即海星纲,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类海洋生物,别称星鱼[2]体扁平,大多呈五角星形状,口在中央体盘的相反面,从中央盘中伸出腕,一般为五个,但也有些海星具有更多的腕数。海星多数为中等大小,腕距一般为10~20厘米,最小的种类两腕端相距1厘米,最大的种类两腕端相距50~60厘米。腕内具有生殖腺消化腺。腕下有开放的管足。整个身体由钙质骨板借结缔组织结合而成,体表有突出的棘、瘤或疣等附属物。海星许多物种的颜色鲜艳,有呈各种深浅不一的红橙色,也有其他物种呈蓝色、紫色。[7]海星最重约6千克左右。体长1厘米~91厘米不等。[6][5]有复杂的生命周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且还具有再生能力。[5]
海星的物种极多,在世界领域有7目37科343属,分别为帆海星目(Velatida)、钳棘目Forcipulatida)、桩海星目(Paxillosida)、有棘目(Spinulosa)、瓣海星目Valvatida)、同心纲(Concentricycloidea)项链海星目(Brisingida),[8]在中国领域有5目18科55属,分别为帆海星目(Velatida)、钳棘目(Forcipulatida)、桩海星目(Paxillosida)、有棘目(Spinulosa)、瓣海星目(Valvatida)。[2][9]
海星的分布极广,从印度洋太平洋日本北极欧洲沿岸、地中海英吉利海峡,以及中国的渤海黄海等地。[4]其可以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海洋生态环境中,如岩石表面、深海海底、珊瑚礁栖息地[5]喜食如贝类等无脊椎动物,是贝类和贝类养殖业的敌害,除此之外,还会食珊瑚。[10][2]
截止2021年,海星中仅有向日葵海星(Pycnopodia helianthoide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极度濒危(CR)。[11]在海洋环境中,海星会对贝类和珊瑚带来威胁,[10][2]但其还有很多其他价值,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六碳六烯酸(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林氏海燕(Asterina limboonkengi)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可治疗多种疾病。[12][13]海星经处理后也可用于喂养鱼贝,或直接食用。[14][15]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