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

唐朝中书令
裴度(765年-839年 ),字中立,河东闻喜[a]人,唐朝宰相,是历经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的重臣。[1][2]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贞元五年(789年)进士贞元八年(792年)博学宏词科制举及第[b]后开始步入仕途,[3]历任河阴县尉监察御史等职,后因触怒宪宗被贬为河南府功曹。[1][4]元和四年(809年),裴度应召还朝就任起居舍人,而后再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不久,裴度改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正式称相。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亲自督战平定淮西之乱,暂时平息了藩镇割据风波,由此受封晋国公,[1][5]但因其生性耿直,常直言进谏,拜相两年即被外放担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穆宗、敬宗时期,因应朝野时局变化,裴度复又数次受召出任宰相,主持唐王朝的各项要务。[1]宝历二年(826年),敬宗被宦官谋杀,裴度主持大计,迎立江王李昂登基,是为文宗,由此被文宗所倚重。后因裴度自觉年事已高,且朝政多由宦官把持,遂于开成三年(838年)上表回洛阳养病,翌年即抱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嗣后赠太傅,谥号文忠[1][6]会昌元年(841年),再加太师衔;大中初年,配享宪宗庙廷。[6]
宪宗李纯评价裴度,为时降生,协朕梦卜,精辨宣力,坚明纳忠。当轴而才谋老成,运筹而智略有定。司其枢务,备知四方之事;付以兵要,必得万人之心;[1]中国唐史学会理事陈光崇认为裴度是晚唐重臣,历仕宪、穆、敬、文四朝。他在宪宗朝时平定了淮西吴元济叛乱,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