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

可分为急性肾损伤及慢性肾衰竭
肾衰竭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以代谢产物[zhū]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多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1]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和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AKI病情进展快速,短时间内可使肾功能快速减退,通常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肾实质血流灌注减少、肾实质损伤及急性尿路梗阻等而引起。AKI起始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出现低血压、缺血等引起的头晕、恶心等;维持期可见少尿或无尿、全身浮肿等;恢复期可出现多尿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1]
而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CRF主要变现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全身多系统症状。[1]
肾衰竭患者常需做的检查包括肾功能检测、尿液检查、超声检查等。治疗原则是早期针对病因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控制并发症及肾脏替代治疗。及时去除AKI发病诱因,纠正发病因素,是AKI防治的关键。CRF患者应开展长期随访管理,有针对性地对症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1]
肾衰竭预后通常与原有疾病严重性、合并症严重程度、患者病程及早期防治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个体差异一般比较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