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交易

投资者向交易所提供担保物的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securities margin trading)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通过向有资格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用于购买证券或者借入证券进行卖空交易[3]融资融券交易具体可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4]
融资融券交易具有四大基本功能,分别是价格发现、市场稳定、流动性增强、风险管理,[5]同时具备财务杠杆、双重信用性、资金疏导以及与现货交易原则一致性等特点。[6][7]融资融券交易的规则与流程一般为账户设立、委托申报、融资融券的归还、标的证券、保证金和担保物、交易了结[8]、风险控制等,[9]主要采用三种主流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分别是单轨授信模式、双轨授信模式和分散授信模式。[10]
融资融券交易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美国,在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后,美国政府开始采取法律监管措施,并建立了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法律框架。[11]20世纪50年代,日本也开始开始发展资本市场的证券借贷业务,采用转融通的集中模式,促进了融资融券业务发展。[11]但中国政府长期将融资或融券其视为违规行为[10],直到2005年10月27日,经过修订的《证券法》加入了融资融券条款。[12]在2010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了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工作。[13]
融资融券交易与普通证券交易有较大的的区别,一般主要有保证金要求不同、法律关系不同、风险程度和交易权利不同等。[14]它是一种证券市场创新交易机制,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盈利机会,提升了投资者的交易理念,改变了以往的"单边市"发展模式。但也带来了更复杂的风险,例如杠杆交易风险以及强制平仓风险等。[15]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