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

中国第二大平原
华北平原(英文名:North China Plain)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1][4][7]。华北平原地处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之间,范围北起燕山南麓,南抵大别山和江淮山地边缘,西接太行山伏牛山,向东穿过鲁中南山地,包括了京、津、冀、鲁、豫、皖、苏七省市[1][4]
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地貌,属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主要是由中国东部海河滦河黄河等河流干支流冲洪积作用,以及古近纪以来海侵期间海相沉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平原[5]华北平原位于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的华北地震带,存在着多条地壳断裂带和地震断层地壳运动活跃。是中国境内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8]。华北平原地势上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地貌结构表现层次分明,地貌类型多样化,地表起伏和缓,辽阔坦荡,河湖众多,水网密集,且有漫长的淤泥质海岸[1]。华北平原主要呈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少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6]。同时华北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例如兔子,鹿,丹顶鹤大天鹅等,以及独特的生态系统种类,为当地的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和生态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6]
华北平原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平原之一,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起源地,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1]。华北平原境内水土资源丰富,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1/5,油气能源尤其富集[9][10],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今华北平原仍是中国重要的人口聚居区和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4]。在这里,有着众多的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如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速度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同时从原始社会至今,华北平原也是中原地带的主体部分,是各民族接触、交往、融会之地,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1]。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北京故宫,长城,天坛河北承德避暑山庄[12][13]

命名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4][10]黄河下游天然堤横贯中部,分南北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