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可可西里

中国青海的世界自然遗产
青海可可西里,是中国第51项世界遗产,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1]可可西里遗产地的范围囊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和向东部延伸的遗产地缓冲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4500米。[4][5]
青海可可西里遗产地原为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经过千万年的造山运动,伴随青藏高原的隆起从海洋演变成为高原后,随着地壳的平缓活动和整体抬升,成为广阔平坦的高原夷平面[6]地貌特征是中部低缓、西高东低。[2]因为海拔高,所以可可西里遗产地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旱寒冷、热量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长期生活。[7]可可西里遗产地有着丰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1种,二级保护动物4种;其中藏羚羊藏原羚是代表性物种。[5]现有高等植物草本植物为主,隶属29科89属约220种,有种子植物214种,[8]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新生女娄菜唐古拉翠雀等。[2]上世纪80年代起,大量非法偷猎者涌入可可西里,使藏羚羊的数量从20余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多年来,大规模、高密度、高频率的反盗猎行动、专项巡山行动在可可西里不间断地开展,最终成功使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足2万只增加到近7万只。[9]2014年8月,青海省正式开展“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筹备工作;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1处世界遗产(第12处世界自然遗产)。[4][5]

名称由来

“可可西里”的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山梁”,也称为“美丽的少女”;藏语可可西里为“阿钦公加”,意为“昆仑之地”。[8]相传,藏族历史英雄格萨尔王曾在这里被妖姬迷惑多年,格萨尔王的妻子珠穆用计谋战胜妖姬,唤回丈夫,并诅咒这里永远荒凉。[10][4][5]

位置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