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王

流行于西藏、中亚等地区的著名史诗
《格萨尔王》(藏文名:གླིང་རྗེ་གེ་སར་),是藏族神话史诗,其原型故事的口头叙事大致缘起于公元前后至公元5、6世纪。[1]经由藏族人民在数个世纪间的集体创作和口口相承,《格萨尔王》吸收了诸多发生在藏族社会的重大事件和文化事项,内容和体例不断丰富,最终正式成型于11世纪前后。[2]
《格萨尔王》史诗主要讲述了格萨尔王目睹了妖魔横行、奴役百姓的人间惨状之后,奉命降生岭国,并为解救黎民百姓与水深火热之中降妖除魔、四处征战,完成使命之后重返天国的故事。[3]《格萨尔王》传递了为民除害、振奋民族精神和爱国统一的思想主张,包含了若干藏族早期神话母题,通过说唱等典型的民俗表演形式,传承发展了民间音乐和歌曲文化,形成了“仲肯”这一专门的艺人群体,《格萨尔王》还是康巴宗教、民宿文化的载体。[4]《格萨尔王》结构宏大完整,内容详实,语言优美有诗意浪漫气息,人物塑造生动独特。[5][6][7][8]
《格萨尔王》是经过藏民千年传唱的集体记忆,是藏地族群认同的文化载体,也是世界最长的活态民族史诗。[9][10][11]2006年6月,《格萨尔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2009年6月和10月,《格萨尔王》又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格萨尔王》,中国政府和文化机关采取了多样的保护措施。[12][13][14]

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