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

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均不能预料其死亡的时间和形式。SCD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每年有32万多人在医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发病率为103.2/10万,平均年龄66岁,抢救成功率为5.6%。中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尤为关键,及时识别并纠正高危人群、高危因素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1]
常见的高危因素有高龄、吸烟、剧烈运动、心脏器质性疾病等,[5]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这些冠心病病人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各种心肌病引起的心脏性猝死占5%~15%,是35岁前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另外,极度情绪变化、精神剌激等因素也可诱发该疾病。心脏性猝死的患者常表现为在猝死前数天至数个月,有些病人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逐步进展为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随后出现心脏骤停,脑血流量急剧减少,意识突然丧失,并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病人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1]
SCD风险的筛查方法包括无创及有创二种。无创技术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有创技术包括心内电生理检查等。[2]识别心脏骤停后应立刻呼救并启动初步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早期除颤、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待专业医务人员到达后实施气管插管、除颤、复律起搏等高级心肺复苏措施,复苏成功后进一步进行生命体征支持、防止并发症等治疗。[1]

危险因素

  • 年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