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

北宋时期宰相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自号南极真子,北宋汾州介休(今山西晋中介休)人,[1][3][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6]介休三贤之一,人称“文密学”“文参政”“文潞公”“潞公”“潞国公”“文侍中”“文太尉”“文太师”“文丞相”“文相”“文相公”“文公”“文忠烈公”。[2]
文彦博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平章事[a]。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任永兴等州军。四年之后,他再次拜相。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出任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宋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b]。文彦博在洛阳时,相继组织“五老会”“耆英会”。[9]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为平章军国重事。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2][10]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宋徽宗时,文彦博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5][10]
文彦博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1]他执政于承平之时,史称:“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11]宋史》本传评价“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被契丹使誉为“天下异人”。[4]东都事略》本传曰:“彦博出入四世,名倡九牧,神明所相,寿考康宁,近世以来一人而已。”认为文彦博历任四朝出将入相,名声远播,健康长寿,是近世第一人。[12]苏轼称誉他“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立朝凝简庄重,顾盼有威。[4]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自幼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