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
十常侍指的是东汉汉灵帝时期(168-189年在位)操控政权的宦官集团,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都曾任职中常侍,封侯贵宠,被称为“十常侍”。其中尤以张让、赵忠最为得宠于汉灵帝,《资治通鉴》中记载汉灵帝曾言“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1][2][3][4]
十常侍典管文书、发布诏令,与汉灵帝甚为亲近,于是皆封侯贵宠,无所忌惮,卖官鬻爵,横征暴敛,骄奢无度。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祸国殃民。在黄巾之乱时立有大功的皇甫嵩因为得罪十常侍,结果见谗于朝廷,郎中张钧因向灵帝请求诛除十常侍,结果被诬陷而死于狱中。汉灵帝去世,何进拥立汉少帝张让赵忠随即投靠何进。中军校尉袁绍认为十常侍若不诛灭后患无穷,中平六年八月(189年),何进被宦官杀害,袁绍等人进入宫禁,捕杀宦官,张让、段珪等人投河而死,东汉宦官在与外戚和官僚的斗争中彻底的被根除掉。[3][4][5]
现代学者余华清认为十常侍弄权堵塞了士大夫的入职途径,从中央到地方都被宦官的爪牙党羽控制,致使官员选拔无法正常进行。十常侍乱政,社会矛盾越发尖锐,农民起义频发。董卓乱政后各路诸侯不顾汉王朝的权威割据自立,汉朝逐渐走向灭亡。[6]

背景与起源

东汉宦官专权始于汉和帝汉章帝死后汉和帝继位,年仅十岁。汉和帝之后的历代皇帝皆是年幼继位,汉殇帝继位刚过百日,汉安帝继位十三岁,汉顺帝继位十一岁,汉冲帝继位两岁,汉质帝八岁继位,汉桓帝十五岁继位,汉灵帝十二岁继位,君主年幼,太后辅政,依赖宦官交通内外,为宦官专政提供机缘。[3][7][8][9][10][11]汉桓帝[hōng]逝,汉灵帝继位,窦太后与其父大将军窦武把持朝政,诛杀宦官管霸苏康,逮捕曹节王甫的过程中事情败露。宦官集团挟持汉灵帝与窦太后,将窦氏以及参与事变的官僚皆夷其族。此后曹节兼领尚书令,专擅朝政,曹节死后,张让赵忠等人封侯贵宠、长期把控朝政,时人举大数,称其为“十常侍”。[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