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1981年7月25日),中国现代作家、汉奸,原名胡积蕊,别名蕊生,出生于浙江嵊[shèng]县下北乡胡村,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2][3]
胡兰成出生于1906年2月28日,浙江嵊县(现嵊州)胡村贫寒农家,家中排行老六。12岁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胡兰成前往浙江上虞县,拜俞傅村俞家为义父,并受其出资供养,靠义父完成中学学业。[4]1921年,胡兰成随表哥吴雪帆到杭州,考进教会学校蕙兰中学,读书四年。胡兰成任校刊英文总编辑,为刊事与校方发生冲突,临毕业前被学校开除。之后,胡兰成回到家乡当教师,又辗转来到北京的燕京大学副校长办公室从事抄写工作,同时旁听该校课程。[5]期间,胡兰成和周作人、陈垣、郭云观、梅兰芳、卿汝楫[jí]等人结识。[4]1927年,北伐战争发生后,胡兰成从北京返乡,先后在杭州、萧山、南宁、柳州等地做中学教员。[3]1936年,胡兰成不安于教书生活,在两广事变中,开始通过为报社撰写文章的方式鼓吹广东和广西独立,并以此获得自己的政治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兰成于1939年1月公开发表社论《战难,和亦不易》,主张放弃抗日以及主动选择与日本和谈时机,响应汪精卫的“和平”投降运动。[6]胡兰成的汉奸言行不仅引起公众议论,也引起汪精卫的注意,随后汪精卫于1940年在南京建立政权时,提拔他进入汪伪政府。但是,在汪伪政府高层和日本产生矛盾之际,因胡兰成频繁和日本政界、军界接触,胡兰成与汪伪政府闹翻.1944年2月,胡兰成离开南京汪伪政府,来到上海,因欣 赏张爱玲的才华,和张爱玲相识,并与之迅速坠入爱河。期间,胡兰成的文笔受到张爱玲影响,逐渐文学化,并形成随意洒脱的文字风格。次年,胡兰成以日本人身份前往武汉担任《大楚报》社长后,和张爱玲分居两地,最终二人感情破裂。[3][5]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胡兰成为躲避国内和汉奸有关的追捕,逃离武汉,并相继前往南京、上海、浙江、香港等地,之后,在日本定居,并出版代表作散文《山河岁月》和《今生今世》。1974年,胡兰成前往台湾担任文化学院的教授一职,并在华冈开设“华学科学与哲学”,但是,当他的汉奸身份被揭露后,胡兰成不得不离职,从台湾返回日本。晚年时期,胡兰成在日本定居,并陆续出版《中国的礼乐风景》《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等著作。1981年7月25日,胡兰成在日本福生市死亡,享年74岁。[5][3] 胡兰成擅长以抒情笔法谈论中外历史,展现出温和细腻的美学风格。[3]学者王德威评价胡兰成的文采,说:“胡兰成的文采甜腻妩媚,所思所见,克有别于‘感时忧国’的文学正统。他的抒情史观,其实上溯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的一脉,不应小觑。”[7]中国作家余光中对于胡兰成的亲日思想,直言不讳:“胡先生以前做错了一件事,现在非但不深感自歉疚,反图将错就错,妄发议论,歪曲历史,为自己文过饰非,一错再错,岂能望人一恕再恕?”[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