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壶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的代表器物之一
鸡头壶,又称鸡壶、鸡首壶、天鸡壶,晋时被称为“罂”,得名于壶嘴流部的鸡头形装饰。鸡头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的代表器物之一。[7][8][9]
鸡头壶最早以“罐”和“盘口壶”的造型出现于三国东吴末期,鸡首雕塑成型,西晋早期逐渐演变成鸡头壶这一形制。鸡首贴在整个器物上,呈现出低矮无颈,且与壶体不通,只为装饰作用。到了东晋时,鸡头壶发生转变,鸡头由装饰物变为具有实用性的张口、引颈的壶流,而鸡尾则变为圆形长柄,方便日常使用。南北朝时期,鸡形象在空间分布上出现南北分化,且鸡头壶上鸡尾装饰基本退出而被壶柄取代,出现了龙首柄的样式。到了隋朝,鸡形象转向对鸡上半身体态的呈现,突出鸡的挺胸站立的形象。之后,鸡头壶逐渐沉没于世。唐朝以后,中国陶瓷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鸡头壶逐渐被执壶(注子)所取代。[10][11][12]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长期分裂割据的状态,青瓷却得到很好的发展应用,随之出现了鸡头壶。主要产地有越窑、瓯窑、德清窑等以浙江为辐射的一带窑址。[13][9]鸡头壶的制作原料为石灰釉,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决定着釉色的深浅。鸡头壶从外观主要分为青瓷、褐色点彩、黑釉、白瓷等;采用了轮制成型、模印成型、捏塑成型以及刻画相结合的混合成型工艺,烧成温度可达到1120°C和1310°C之间。[14][15]鸡头壶装饰有水波纹、麻布纹、方格纹、弦纹等典型纹饰[16][17]鸡头壶因各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人们审美倾向、技术材料等的不同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时代特点。鸡头壶主要用作茶具或酒具,也用作明器陪葬。[18][1]
鸡头壶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器的一个重要类别,独特的造型艺术、精湛的制瓷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瓷技术,同时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对研究六朝时期的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20][21]鸡头壶是中国瓷器艺术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独特的鸡头造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瓷器艺术风格,同时也为后来的唐代、宋代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1][17]

名称

鸡头壶,又称鸡壶、鸡首壶、天鸡壶;晋时被称为“罂”,得名于壶嘴流部的鸡首形装饰。鸡头壶的出现,与中国自古崇鸡的文化现象有关,鸡在古代是吉祥之禽。"鸡"与"吉"谐音,鸡头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