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全称《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作者不详。最初由鸠摩罗什所译,大乘佛教经典著作,全经共一卷。《心经》汉译本共数十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唐朝玄奘译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3]
心经》共二百六十个字,在组织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总纲分,此分总的摄持心经主要含义。(二)色空分,此分说明五蕴诸法,与真如空性,无二无别。(三)本体分,此分说明本来之体性,实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无相之相,即是本来的面目。(四)妙用分,此分由体起用,空一切相。(五)果德分,此分证果。通过以上所说的明体、起用、空相,而证明解脱之果德(六)证知分,此分说明由证果而明白了知。(七)秘密分,此分是以密咒表达不可思议的心地。[2]本经之注疏本极多,相传有二百余种,仅中国撰述者即有四十余种。[4]
《心经》将内容庞大的般若经浓缩,说尽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义理,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的经典[2]。在唐代中叶以后,逐步成为佛教信徒们以及佛教爱好者们用以指导人生修养、指导日常生活的重要佛教经典,并成为了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安心宝典,同时也促进了观音信仰在中国的传播。[5]无论是在佛门的日课之中,还是在大大小小的法事之中,《心经》都是必诵的经典。无论是出家的僧人,还是在家的居士;也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士农工商,都或受持、读诵,或书写、解说,或刻印、流通过《心经》。[6]

经名释义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全称《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般简称为《般若心经》或《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经的总题,前七字是别题,只限用于本经,经字是通题,通于佛所说的一切经。总意就是教人依照“般若”妙法修行,便可度脱烦恼的生死苦海,达到究竟安乐的涅[pán]彼岸,而亲证不生不灭之真“心”实相的一部“经”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