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王蛇

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毒蛇
眼镜王蛇(学名Ophiophagus hannah),别名为山万蛇、过山峰等[2][3],是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毒蛇,无亚种分化[7]。眼镜王蛇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之一[8][6],成体平均全长3~4米[6],成体体重4.3千克左右[3]。眼镜王蛇体型粗大,头呈椭圆形[9],头颈区分不明显,顶鳞正后有1对较大的枕鳞,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蛇类的最大特征;颈部能膨扁,颈背有“人”字形黄白色斑纹[10][6][4]。成体背面呈灰褐、荼褐至黑褐色,背有50条淡白色横纹[9][6][4];腹面呈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3]。平均寿命为17.1岁[11]
眼镜王蛇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12],主要栖息于海拔0~2300米的沿海红树林、草原、山区森林、农业庄园甚至寒冷多雪的山麓地带[11][13]
2000年,眼镜王蛇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4];2009年,眼镜王蛇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级别为濒危(EN)[5][15];2011年,眼镜王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易危(VU)[5];自2014年,截止2023年统计时,眼镜王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6][17];2021年,眼镜王蛇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8]
眼镜王蛇因广泛分布,故可成为一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爬行动物模型;其蛇毒还可制成毒制剂进行研究[4];除此之外,眼镜王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为动物园等机构带来经济收入[11]
眼镜王蛇含剧毒,若不慎被咬伤应尽早接受救治并注射抗蛇毒血清[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