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

战国时期秦国第二十四位国君
秦献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a]),嬴姓赵氏,名师隰[b]或连[c][4]秦灵公之子,秦国第二十四位国君,在位二十三年。[5][6]秦灵公去世,其叔父嬴悼子秦简公)成为国君[d],秦献公被迫逃亡魏国[8][9]在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之后,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秦献公被迎立回国成为秦国君主。[5][4]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a],秦献公去世,被葬于嚣[]谥号曰“献”,[6]司马贞《史记索隐·秦始皇本纪》作“元献”,[10]另《越绝书》中作“秦元王”,按照所记王数和年数推算,秦献公即秦元王。[11]
秦献公在位期间即位后,采取废除人殉、迁都栎阳、编制户籍、推广县制、初行为市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经过献公的改革之后,秦国社会获得较快发展,军事力量也逐步增强。他对东部邻国发动战争,经过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对韩国[8]、秦献公十四年(公元前371年)对赵国[12]两次战役失败后,他扭转了局势,在其在位的最后数年间,接连取得了三次重大胜利,[13]先于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败韩魏联军于洛阴[e][8]秦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又赢得石门之战,这场战役是战国以来秦国军队的首次大捷[5],两年后又赢得“少梁之战”,[15]秦国开始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兼并战争中转败为胜,为日后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基础。[16]
秦献公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国君,他在位期间是秦国国势由弱转强的转折点,他怀有“兴秦之志”,且有“治秦之功”,他的政治作为是战国时期秦国富强的前驱,为秦孝公变法改革和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1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