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

一侧上下肢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
偏瘫(hemiplegia[2])又叫半身不遂,是指身体同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多同时伴有同侧或对侧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任何损伤大脑皮质-皮质下-脑干与运动相关部位的疾病,均可发生偏瘫。脑血管病是引起偏瘫最常见的原因。颅脑外伤、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脑内感染等均可导致偏瘫[3]
偏瘫按轻重程度、表现形式、病变部位有不同的分类。按轻重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偏瘫、不完全性偏瘫等;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轻偏瘫、痉挛性偏瘫等;按病变部位可分为内囊性偏瘫、脑干性偏瘫等。偏瘫的临床表现因轻重程度、病变部位等不同而症状有所不同,但统一的症状是一侧肢体瘫痪,伴肌张力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如肌力下降痉挛运动控制能力丧失等。[3]
偏瘫的诊断首先需明确是否存在真性瘫痪。其次,根据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对引起偏瘫的病变部位进行判断。最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如起病方式、演变过程等)结合既往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疾病的性质、病因。偏瘫的治疗主要围绕三方面,即病因治疗(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予以抗血栓治疗)、对症治疗(如肌张力增高时给予肌松药降低肌张力)及康复治疗(如体位摆放、被动活动、作业治疗等)。[2]

定义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身体同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多同时伴有同侧或对侧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