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

颤藻科螺旋藻属植物
螺旋藻属Spirulina)又称蓝细菌Cyanobacteria),颤藻科(Osciallatoriaceae)原核生物。现代分类学已将螺旋藻属修订为节旋藻属(Arthrospira),但由于“螺旋藻”作为经济微藻和商品的名称使用已久,为了应用的方便暂时保留为螺旋藻属。[1][2][3]分布于美国墨西哥亚洲中非亚热带、热带地区,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分布于中非乍得湖、墨西哥特西科科湖和中国程海湖,适于高温碱性环境。截止2022年,全世界共发现39种螺旋藻属类,中国发现9种。模式种为大螺旋藻(Spirulina major)。[4][5][6][7][8][9]
螺旋藻属由单列细胞组成不分枝的丝状体,丝体圆柱形,呈有规则的螺旋形弯曲,如小弹簧,故名螺旋藻。藻体蓝绿色,微有类似海带的藻腥味。藻体含有液泡,在生长旺盛时能够成片上浮。[10][11][12]
螺旋藻属营养丰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和世界食品协会誉为“21世纪最佳营养源”。药物 Spirin(施普瑞)由螺旋藻属提取加工,具有促进骨髓造血、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等功效。此外,螺旋藻属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还具有富集重金属的作用,可应用于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等。[4][5][7][10][13][14]
螺旋藻属本身不产生毒素,但如果被其他产生毒素的蓝绿藻类污染,就可能产生有毒化合物—微囊藻毒素(mycrocystins,简称MC) ,人食用后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头痛,肌肉疼痛等。如长期食用,可能会出现肝脏损伤。[12][14][15][16][17]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