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

清代书法家
伊秉绶(1754年—1815年),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今福建省长汀宁化县)人。[1][3]清代名吏,清代书法家。[1][3][4]
乾隆十九年(1754年),伊秉绶生于诗礼官宦人家。其父伊朝栋进士出身,官至光禄寺卿,精研程朱之学。伊秉绶少时受到良好的熏陶,受业于名儒阴承方,攻宋儒理学。[1][5]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伊秉绶会试中正榜第四名,纪昀钦点国子监学正,被大学士朱珪和纪[yún]赏识与器重,后又拜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习笔法。[3][6][5]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伊秉绶考中进士,授刑部额外主事,补浙江员外郎[1][3][5]嘉庆三年(1798年),伊秉绶升刑部员外郎奉命出任湖南乡试副主考官,后出任广东惠州知府,任惠州知府期间,体察明间疾苦,淘汰不良法规,建立丰湖书院。[3][4][5]嘉庆九年(1804年)伊秉绶出任扬州知府,抢险赈灾过程中亲力亲为以安民心。[3][4]嘉庆十二年(1807年)伊秉绶父亲故去,辞官回乡。[3][4]嘉庆二十年(1815年),伊秉绶去往都城,途经扬州,病故,终年六十二岁。[3][4]伊秉绶病逝,扬州数万民众仰慕其遗德,在当地祭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3][4]
伊秉绶为官有廉史善政的美名,擅长八分隶书,他的书法与书法家邓如石并称“南伊北邓”,[7]伊秉绶著有诗集《留春草堂之诗》,[8]书法传世著作有《默庵集锦》《留春草堂诗抄》《清伊秉绶作品集》《伊秉绶隶书墨迹选》。[2]梁启超认为他的隶书是清代第一。[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