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草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飞扬草(学名Euphorbia hirta L.)[3],别名飞相草、乳籽草、大飞扬[1],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植物[3]。飞扬草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美洲,引种栽培于中国、印度日本肯尼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4]。在中国产于台湾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区的旱地[1][2]。飞扬草主要生长在季节性干燥的热带生物群落中[4],常生于生于海拔900~2100米的耕地、路旁、草丛、花园、草坪、休耕地、沟渠堤岸和垃圾场等地,砂质土中最常见[1][5][6][7]
飞扬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纤细,常不分枝。茎不分枝或自中部向上分枝。叶长卵状披针形、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对生,先端钝或极尖,基部稍偏斜;叶柄短。多数花序,在叶腋处密集成头状,基部仅具极短的柄或无梗,且具柔毛;总苞被柔毛,钟状;腺体近于杯状;雄花微达总苞边缘;雌花具短梗;子房三棱状;花柱分离;柱头浅裂。蒴果三棱状,被短柔毛。种子呈近圆状四梭。花果期6~12月。[1]
飞扬草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火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5][2]。飞扬草的全株有毒,误食有致泻的作用[8],其是世界亚热带与热带的常见杂草,通常危害旱田、果园、橡胶园、茶园和草坪绿地等目标植物生长[9]。飞扬草在2013年《中国入侵植物名录》中被列为3级入侵植物,级别为局部入侵[10]

名称及别名考证

飞扬草始载于《岭南采药录》,记为“大飞扬草”。在历代古籍中记载其别名如下:在《福建民间草药》中被记录为“飞扬、大号乳仔草节节花大乳草、木本奶草”;在《闽南民间草药》中被记录为“过路蜈蚣、白乳草、蚂蚁草”;在《广东中药志》中被记录为“奶子草、大乳汁草、天泡草”;在《浙江药用植物志》中被记录为“催乳草”;在《贵州中草药名录》中被记录为“大奶浆草”等。中国药典1977年版以“飞扬草”收录,此后《中国药典》2010版将“飞扬草”作为正式名称重新收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