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谷理论

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的理论
恐怖谷理论(另名恐惑谷,英语:Uncanny Valley;日语:不気味の谷現象)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1970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2][3]其中,“恐怖谷”一词由恩斯特·詹池(Ernst Jentsch)于1906年的论文《恐怖谷心理学》中提出,而此概念后来被弗洛伊德(Freud)在1919年的论文《恐怖谷》中阐述,因而成为著名心理学理论。[4]
恐怖谷理论的主要内容为: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而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负面和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从而整个机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觉,犹如面对行尸走肉;当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相当于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会再度回到正面,产生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4]关于恐怖谷形“恐怖谷效应”的成因主要有生理防御机制、认知加工过程、个体成长早期感受性发展、违背预期假说等。[5]
恐怖谷理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影视作品中拥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毛绒玩具以及仿真机器人都在刻意规避由于过于拟人化而导致的恐怖谷效应;而在影视领域,特别是在恐怖电影领域,制造一种令人不安的感觉。[2]

概念的提出和内容

假设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