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桃

蔷薇科李属植物
1
3
山桃(学名Prunus davidiana (Carrière) Franch.),又名山毛桃、野桃、苦桃等,为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乔木[1]。产于中国山东、四川云南等地[1];栽培于日本、北美等地区[2]。山桃是强阳性树种,适宜在通风、排水良好、中性至微碱性的砂质土壤中生长[4],常生于海拔800-3200米的山坡、山谷沟底或荒野疏林及灌丛内[1]
山桃株高可达10米;树皮为暗紫色;小枝细长,幼苗时无毛。叶片为卵状披针形,两面无毛;叶柄无毛,常具腺体。花单生,先于叶片开放,花梗极短或几乎无梗,萼筒钟状,萼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粉红色;核果近球形,淡黄色;核球形或近球形,与果肉分离。花期在3~4月,果期在7~8月。[1]
山桃根系发达、有良好的萌蘖力和生长速度,在平茬后可迅速成林,是中国西北干旱山区退耕造林和生态经济的优质两用树种[5]。山桃的种子有活血、润燥滑肠的功效,根与茎皮可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疼、跌打损伤等病症[6]。山桃果实可食,口感酸甜;种仁能榨油;果核可以用来制作玩具和手工艺品;树皮可作为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材料;其木材质厚重,可用于雕刻和制作精细木制品。[2]

本草记载

桃名见于《诗经》、桃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名桃核仁;又收载桃鬼,即桃奴,为桃和山桃的未成熟果实。《名医别录》记载:“生太山(泰山)山谷”。《本草衍义》记载:“桃品亦多,人药唯以山中自生者为正”。《本草纲目》记录:“桃,易于栽种,唯山中毛桃,小而多毛,核黏味恶,其仁充满多脂,可入药用”。据众多典籍所述,古代桃仁来源于桃属多种植物的种子,但以非嫁接的桃和山桃的种子为好,与现今商品药材来源一致。《中国道地药材》记载“现主产北京郊区,河北山东山西等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