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剂

活性除草剂
橙剂(英语:Agent Orange),主要成分为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是2,4,5-三氯苯氧乙酸与2,4-二氯苯氧乙酸的1:1混合物,混合物为红棕色至黄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一般来说,“橙剂”是用来描述美军和其他盟军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一种“活性除草剂”,主要作用为压制和控制植被的生长。由于橙剂会导致产生高浓度的二噁英,导致平均人口患病率增长约19.75%,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故被禁用。[1][2][3]

历史背景

根据调查显示,橙剂的主要成分2,4,5-三氯苯氧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最早是作为除草剂在农业中大量使用,从而起到控制农田中杂草和灌木的生长情况。[3]
早在1944年,2,4,5-三氯苯氧乙酸便在美国首次得到商业化生产,且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用量也逐步上升。在1961年至1969年间,美国生产了总量约为7000万公斤的2,4,5-三氯苯氧乙酸,其中美国军方采购了约34.5%,合计约2400万公斤,用于在越南战场摧毁丛林与植被;农业领域使用了约51%,合计约3600万公斤,用于控制国内草本木本植物的生长;剩余14.5%的2,4,5-三氯苯氧乙酸,合计约1000万公斤均出口到其他国家。最终,2,4,5-三氯苯氧乙酸用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在1968-1969年间达到顶峰,1969后开始急剧下降。[3]
1971年9月13日后,由于出现证据表明由橙剂中包含的二噁英会导致畸形,因此橙剂被统一进行大规模的销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