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

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主要在中国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等地区出土。起源可追溯至两周时期,[8]两汉时期最为兴盛,至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思想转变,不再提倡厚葬之风,玉衣逐渐衰落。[9]
金缕玉衣又名金缕玉匣、金缕玉柙,根据刘昭引《汉旧仪》记载,一套完整的玉衣大致由襦、札、柙三部分构成,即上衣,下衣,足部。用金丝线连接玉片,仿照死者身形制成玉衣,盛放死者。金缕玉衣作为规格最高的殓服,象征着穿戴者的身份,在形成了严格的玉衣使用规制后,仅最高统治者皇帝可使用;其他贵族使用由银线和铜线连接的玉衣,称“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9]

发展演变

玉衣最早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的“玉殓葬”,自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出现后,古人认为玉可通灵,是以随葬,保尸不朽。只是,从新石器时代商代出土的随葬玉器的种类、使用看,最初随葬的玉器多是死者生前使用过的或是由死者制作的,而不是特意为殓葬制作的。但是到了西周时期,出现了一种专门制作用于随葬的玉器,名为玉覆面,流行于战国,沿用至西汉[10]两汉时期是中国玉器史上的一个衔接时期,是世俗玉器和陪葬玉器兴盛的时期。从皇帝到平民百姓,人们随葬品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玉器,玉器甚至还是随葬品中最具有价值的物品。汉人对玉器的喜爱是受当时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汉人认为“玉能寒尸”,玉是山石的精华,长期佩戴玉饰品可以祛除邪气。同时,当时升仙思想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较为流行,两汉贵族受此影响开始寻找保存尸体不腐烂的方法,使自己来世可以重生,玉衣因此应运而生。[11]后至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思想转变,不再提倡厚葬风,玉衣才逐渐衰落。[9]
玉衣直接承袭了周代死者脸部覆盖的玉覆面和缀玉片衣服的传统。通过观察西汉时期出土的文物,不难发现玉衣承袭玉覆面的证据,例如在江苏徐州子房山第3号西汉早期墓、后楼山西汉墓出土的缀玉覆面,其意味着在西汉初期,随葬玉器正在逐渐由传统的西周玉覆面向汉代玉衣转变。此外,在山东临沂洪家店刘[]墓中,出土的西汉早期的头罩、手套和鞋是用金缕连接相邻玉片制成的。与玉衣相比,其缺少上衣、裤子,可能也是玉衣的过渡形态。[10]玉衣有多种形制,主要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类。在西汉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玉衣使用制度,诸侯王之间玉衣缕质差异明显。直至东汉时期,才形成了完备的玉衣使用制度。仅皇帝一人的玉衣可用金缕,诸侯王和始封列侯使用银缕玉衣,嗣列侯及大贵人、长公主等使用铜缕。[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