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学位[1]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及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研究与实施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之后可从事籍管理、城市管理等相关工作。[2]

专业发展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土地管理本科专业,是教育部最早批准设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之一;2006年,土地管理系加入国际测量师学会(FIG),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学术会员;2007年,土地管理系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专业均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的专业课程认证并获颁认证证书,成为中国首家独立申请并顺利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课程认证的单位;2008年,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在2015—2016年度Best Master全球房地产硕士项目排名中,人大土管系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硕士项目被评为三星级(最高为四星),位列全球第66位,在世界范围产生了重要影响。[2]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指中国最早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地籍测量、生态修复等教学科研机构之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可追溯至1953年创办的全国第一个矿山测量本科专业。在几代土地人的不懈努力下,1991年开始在测绘工程培养土地规划与利用方向本科生,1994年正式招收土地规划与利用本科生,1998年随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而中国矿业大学成为当时全国7所率先获得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