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薯

豆科豆薯属植物
豆薯(学名Pachyrhizus erosus (L.) Urb.)[1],又名番薯凉薯、地瓜、沙葛等[1],为豆科Fabaceae豆薯属Pachyrhizus[3]植物[1]。原产于热带美洲,现许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中国云南广东福建湖南台湾等地均有栽培[1]。豆薯性喜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种植为佳。[4]
豆薯是粗壮的缠绕草质藤本。根块状,纺锤形或扁球形。羽状复叶托叶线状披针形;小托叶锥状;小叶菱形或卵形。总状花序;小苞片刚毛状;萼被紧贴长硬毛;花冠浅紫色或淡红色,旗瓣近圆形,翼瓣镰刀形,龙骨瓣近镰刀形。荚果带形,扁平;种子近方形,扁平。花期8月,果期11月。[1]
豆薯的食用部分为块根[1]。其肉白色,味甜多汁[5]生食或熟食均可[1],也可制成地瓜干或淀粉。豆薯耐贮藏,可用于调节蔬菜供应[6][7];其种子含鱼藤酮,可作杀虫剂,还可榨油,供工业用[1]。同时,其块根、种子、花均可入药,味甘,性凉,可利尿通乳、清肺生津、解酒毒,主治肺热咳嗽肺痈中暑烦渴、消渴、乳少、小便不利等疾病[8]

栽培历史

豆薯原产热带美洲,栽培已久[5]。最早由秘鲁印第安人对其栽培驯化。15世纪末至16世纪西欧人初步记载了豆薯。16世纪下半叶,[9]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西班牙人引入菲律宾[5],后传往东南亚[9]以及世界各地。栽培豆薯可能于17世纪末传入中国东南沿海,以后传遍中国宜种地区,并逐演化出一些知名的栽培品种。乾隆年间广东《顺德县志》最早记载了“顺德沙葛——地瓜”,同治年间的《成都县志》记载了“成都牧马山地瓜”[9]。现代中国长江下游及以北罕见栽培、华南、西南及台湾栽培较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