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档案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3]
档案学专业通过教授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传授学生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各项能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信息部门、文秘部门从事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秘书等相关工作。[2]

专业发展

现有资料表明,“档案学”作为一个术语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沈兼士的《清内阁库贮旧档辑刊序》中。20世纪30年代,中国档案学产生,中国史学界整理明清档案与文书改革运动是促使近代中国档案学产生的内在文化动力与直接诱因。随着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深入,档案专业教育应势发展并培养出大量适应近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至40年代后,武昌文化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成立和私立崇实档案学校的开办,以及国民党政府对军政人员的业务训练等档案教育的开展,推动了档案学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事业得到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开始重新构建。195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强对档案学及其辅助科学目的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档案事业的科学水平,并将档案学列入《一九五六九六七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草案)》中。[4]
20世纪50、60年代,国家政策导向从外部建制强有力地推动档案学快速地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予以建设。以中国人民大学为肇始的档案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逐步实现了档案职业教育向档案专业教育的转化。在机构设置中,档案学既不附属于史学所在的历史系,也非与图书馆学或行政学同科设立,而是完完全全以独立学科的姿态独立建制。以档案学研究室、南京史料整理处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为代表的档案学研究机构也逐步开展档案学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这段时期在档案学基本科目的建设过程中,档案学者们围绕着一些基本问题,如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档案学的分支内容包含哪些方面而开展论述,中国档案学独立化的学科建制基本完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