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

中国浙江省西北部的山脉
天目山(英文名:Tianmu Mountains),古称浮玉山、天眼山,地处浙江省安徽省交界处,隶属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其东邻临安市太湖源镇夏村,南连天目山镇白鹤村、徐村,西接於潜镇朱湾村、杨洪村与安徽省宁国市,北靠湖州市安吉县龙王山,距浙江省会杭州94千米,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总面积约为180平方千米。[1][2]
燕山运动时,天目山山体上升,第三纪至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天目山地貌格局基本形成。[2]山区地貌形态总体为马蹄形盆地,东、南、西三面环山,包括东天目山和西天目山,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较多,主峰仙人顶,海拔1505.7米。东南部为天目山主体,由此向东西两侧延展,南北两侧山麓丘陵坡度和缓,宽谷与山间小盆地错列其间。同时,形成了火山岩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堆积地貌等多种地貌类型。[1][3][4]天目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长江太湖水系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两大水系部分支流的发源地。[5]而且,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此,存在天目铁木羊角槭等珍稀物种。[6]
天目山曾发生太平军征战、抗日战争等战事,致房屋林木等被毁[dài]尽。[7][8]20世纪90年代前后,天目山开始进行旅游开发工作,现有天目山景区、太湖源景区等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优美。[9][10][11]还在此开展了科考研究工作,亦出土众多文物古迹。[12]此外,天目山是宗教圣地道教、佛教先后择地建址于此,宗教文化源远流长。[13]同时,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众多诗篇。[14]

命名

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天眼山,包括东天目山和西天目山。天目之名始于汉代,因东天目山西天目山的主峰峰顶各有一池,且池水常年不枯,形如天眼而得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