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中国当代作家、戏剧家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戏剧家。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市,5岁入县立第五小学,10年后考入江苏南菁中学,期间曾加入国民党复兴社”。1937年因日军侵略中断学业,二年后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文学深受沈从文的影响。因部分学科成绩不合格以及消极服兵役,最终从西南联大肄业。1946年汪曾祺赴上海致远中学教书,与黄裳黄永玉并称“湖上三剑客”。三年后在北京加入“南下工作团”,但在武汉因为“复兴社”问题而滞留。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北京市文联、《北京文艺》杂志社、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被划为“右派”遭到批判,下放张家口劳动改造。二年后恢复工作调入北京京剧团,1966年以“老右派、新表演”为基调被批判。 一年后解放并受到江青重用。[1]文革结束后,再次受到为期三年的审查,最终得到“右派改正”的结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汪曾祺创作了多种文体作品、参与了多项文学交流,期间赴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97年5月16日,因消化道出血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2][3]
汪曾祺作品以平淡和谐的结构、散文诗意的语言以及富含人间温情的主题,既有民族性,又有丰富的世界性因素,被广大读者所喜爱。[4]他成为20世纪历经两个时代,融汇古典文章与现代技巧、延续“五四”文脉而艺术常青的作家。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受戒》《复仇》《羊舍一夜》《大淖记事》《沙家浜》等。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5][6]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戏剧、书画等也多有研究,创作有画作《人境》《十二红》等、京剧范进中举》《沙家浜》等,他曾赴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引起了较大反响,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有的还被选入国家教材和收录进文学史籍,对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传播贡献较大。[6][5][7]汪曾祺的故乡设立了汪曾祺文学奖、建立了汪曾祺故居和纪念馆。各出版社还出版了多种作品合集和相关研究作品来纪念这位有影响力的作家。[8][9][10][11]

个人生平

高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