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见愁

唇形科香科科属植物
血见愁(Teucrium viscidum Bl.)是唇形科Lamiaceae)、香科科属Teucrium)植物。又名冲天泡、四棱香、山黄荆等。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缅甸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地。[1]生于林下,海拔120-1530米。
血见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茎上部被混生腺毛的短柔毛,叶片两面近无毛或被极稀的微柔毛。血见愁的花为唇形花,花冠淡红色、淡紫色或白色,冠筒稍伸出。花萼为钟形,有5个萼齿,分别为上3齿卵状三角形,先端钝,下2齿三角形,稍锐尖,直伸,近等大,萼齿短于萼筒长的1/2。花萼外面密被腺长柔毛,内面在齿下被稀疏微柔毛,齿缘具缘毛;结果时花萼呈圆球形,直径3毫米,有时甚小。轮伞花序由2朵花组成,再密集成假穗状花序,假穗状花序生于茎及短枝上部。果为扁圆形小坚果,黄棕色,长1.3毫米。[1][2]
血见愁全草入药,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主咳血、吐血、[]血、肺痈、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痔疮肿痛、漆疮、脚癣、狂犬咬伤、毒蛇咬伤。[3]
在中国,被称作血见愁的植物有40余种。目前,常被称作“血见愁”的植物有10余种,应用较多的有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inn)和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毛茛科植物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和唇形科植物血见愁等。[4]而在中药书籍以及各省药品标准收载及市场应用中出现同名异物的主要原因在于各药有共同的止血功能。民间根据其功能主治习称为血见愁。[5]虽然这一类药物有相似的治疗功能,但来源不同,功能主治方面也有所不同,应避免混淆。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