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

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居住形式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传统乡土建筑,最早文字记载可见于《礼记》,窑洞历史可追溯到至少六千多年前的西安半坡半穴居时代。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较厚,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1][2]
窑洞建造过程较为简单,且有结构紧密、不易[tān]塌、保温性好等优点。[3]窑洞可分为多种形式,按照窑洞的建造材料:可分为土窑和砖石窑;若按照建筑布局与结构形式下沉式窑洞、靠山式窑洞与独立式窑洞;而当地老百姓习惯可分为:土窑、接口窑、靠山窑等。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地域建筑的象征,它传承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1]

相关描述

张鼎丞 《整风在延安中央党校》:“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抗日斗争。”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石油头》:“石油头 住在 西河坝 的窑洞里。他身披一件老羊皮,上班穿着,下班盖着;晴天朝里,雨天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