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战

清朝康熙时期中国抗击沙俄侵略的战争
雅克萨之战清朝康熙时期中国抗击沙俄侵略的战争。17世纪40年代,沙俄侵略者开始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先后侵占了雅克萨(今属俄罗斯阿尔巴津诺)、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等地。清政府多次要求俄军撤出雅克萨,但沙俄置若罔闻。于是,清政府决定用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收复被占领土。[1][2]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派都统彭春等统率一支由驻瑷珲满洲兵、索伦达斡尔士兵、京营八旗兵和福建藤牌兵等约3000名士兵组成的水陆军队,与驻[ài]珲的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会师。在清军的猛烈进攻下,俄军死伤惨重,向清军投降。彭春等接受了俄军的投降,并允其退回尼布楚,清军将雅克萨城焚毁不久后便班师回朝。然而沙俄在清军撤退不久后就背信弃义,再次率领侵略军占据雅克萨。[1][3]次年,康熙帝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军围攻雅克萨。清军用火炮向城内轰击,同时在城下东、南、北三面掘壕筑垒,在西面阻断俄军的水道。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清军炮弹击中而亡,城内俄军也被围困五个多月,弹尽粮绝。最终沙俄被迫与清政府举行谈判,并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1][2][3]
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以及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沉重打击了沙俄的侵华势力及其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扩张计划,使东北地区在战后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对于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而清政府在战后实施的一系列巩固和加强东北边防的措施,也极大促进了东北和黑龙江流域的开发,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4]

历史背景

沙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