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
贾湖骨笛(M282-21)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器物(距今8000-8500年),[8]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M282号墓,系迄今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管乐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展出在一楼一展厅。[2][4][7][9]
骨笛全长23.6厘米,径最宽处1.1厘米,通体呈褐色[8][10]笛身钻有7个音孔,系由丹顶鹤尺骨(翅骨)制成,随葬前即已断为三截,墓主人生前曾作精心修复。[8][7]研究发现,该骨笛音色优美、音阶完备,可以演奏出近似七声音阶的乐曲,证明了早在8000多年以前,贾湖先民所制骨笛即已七声具备。[4][11][12][13]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支贾湖骨笛,因历史悠久、器形完整、晶莹亮洁而享有“中华第一笛”的美誉,[8]同时还系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也是史前古物序列中唯一一件入选的器物。[2][8]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和中国文明的起源史,乃至撼动了世界音乐文明的起源史,学界亦有“以贾湖骨笛为代表符号的贾湖文化,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之说,影响颇为深远。[13][14][15][16]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是目前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裴李岗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已被命名为“贾湖文化”,距今约有7500年-9000年。该遗址系由舞阳县文物干部朱帜于1961年首次发现,[17]后历经八次考古发掘,出土有包括贾湖骨笛(M282-21)在内的6000余件文物和大量人类、动物遗骸、植物标本等,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同时,这里还发现有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工酿造含酒精饮料和中国最早的家猪、殉狗、甲骨契刻符号等,其考古成果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并入选“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8][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