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异麦芽糖

蜂蜜的成分之一
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简称IMO)是淀粉经α-淀粉酶葡萄糖转移酶作用生成的分支低聚糖,属于淀粉糖的一种。[1][2][4]天然的低聚异麦芽糖广泛存在于大麦、小麦和马铃薯等植物中,在酱油清酒、酱类、蜂蜜及果葡糖浆中也有少量的存在,极少的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2]商业化的低聚异麦芽糖主要是利用淀粉制备而得。[2][5]低聚异麦芽糖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多个α-(1,6)糖苷键的低聚葡萄糖,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IG₂)、潘糖(P)、异麦芽三糖(IG₃)、异麦芽四糖(IG₄)及以上的低聚糖,为高浓度糖浆状或粉末,味甜柔和,无异味。[2][3][5]
低聚异麦芽糖是公认的具有益生元潜力的功能性食品成分,属于非消化性低聚糖,难以被胃酶消化,所以含有低聚异麦芽糖能使产品具有湿润、细腻柔软的口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功能,改善胃肠道菌群,还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降血压等功能。[1][5][6]

历史来源

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和应用最先源于日本,由日本林原商事、日本食品化工、日本昭和产业、日本资粮工业联合研制开发成功,1985年由日本昭和产业率先推广进入市场。中国对低聚异麦芽糖的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7年由山东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2010年该公司低聚异麦芽糖销量达11万吨。[7]

结构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