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安全生产是指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行为或状态。首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是安全生产的目的;其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安全生产的宗旨或理念;第三,安全生产的外延包括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第四,保护对象不仅包括人民群众生命,而且包括财产。[1]
2002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为政府机关、生产经营单位和有关中介组织等设定了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是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素有安全生产“龙头法”之称。 [2]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按照中国共产党、国务院部署,在中国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2年,中国生产安全事故、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三个双下降”,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0%、23.6%,三年行动圆满收官。[3]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有助于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

定义

所谓“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