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时期僧人
布袋和尚(?—公元916年[1]),原名契此,五代后梁时期僧人,世传其为弥勒佛化身。[2]布袋和尚一开始是皱眉布袋,而到了元代,则以笑布袋为主。[3]
据《宋高僧传》记载,契此来历不详,有人说他是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契此身宽体胖大腹便便,用拄杖扛着大布袋到处行走。他说话没有条理,随处都能睡卧,号长汀子布袋师。契此能预示凶吉之事,人们从他穿着的鞋子上也能得知天气是晴还是雨。[2]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三月,[1]契此圆寂,同乡将其埋葬。后来人们又在其他州看到契此扛着布袋在赶路,因此江浙地区有很多人都画他的图像。[2]
契此既出世、又入世,既神奇、又平常的风格不仅吸引了民间众生,还逐渐受到官方的尊崇,其影响越来越大,其形象成为后世弥勒的蓝本。[4]布袋和尚与弥勒结合后,以其来自生活的平民气息与和蔼可亲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广大平民的欢迎,[5]也加快了布袋弥勒信仰在民间的传播效应。[6]在民间人们把布袋和尚尊奉为财神爷;[7]日本,人们视大肚体胖,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为洪福吉祥之神、知足快乐之神,是七福神之一。[8]

人物生平

宋高僧传》中记载,契此不知道来自哪里,有人说他是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身宽体胖、大腹便便、眉毛微微蹙着,说话没有条理,不分场合到处睡卧。契此平时用拄杖扛着一个布袋,看到东西就乞讨,有人给他鱼肉菜肴,他刚放到嘴里,又分出一些放入布袋内,称为长汀子布袋师。他曾经在大雪中躺在地上,雪却没有沾在他的身上,人们因此感到很惊奇。有偈语说,弥勒是真弥勒当时世人都不认识这些话,人们说契此是弥勒的化身。契此在大桥上站着,有人问他在这里干什么,契此回答说在找人。他常向人乞讨,那人做买卖一定顺利。契此的布袋中有他自身使用的所有东西。他向人预示吉凶之事,时间到了就会应验。大晴天,契此会拖着高齿木屐,在市桥上竖着膝盖睡觉;天将要下雨时,他就穿着湿草鞋。人们因此知道接下来的是晴天还是要下雨。天复年间,契此在奉川圆寂,同乡就一起将他埋葬。后来,有人在其他州也见到了契此,还是背着布袋在赶路,江浙之间有很多人都画他的图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