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鬼夜行

日本民俗典故
百鬼夜行(ひゃっきやこう[1]、ひゃっきやぎょう[1])百鬼夜行是日本民间流传[3]的民俗典故,其本义指的是众多妖魔鬼怪在夜间游走。[4]同时这一典故也可以代指“百恶横行”,即一帮坏人在做坏事。[1][4]
在天灾人祸[5]宗教思想[3][6]的影响下日本平安时代被认为是人妖共处的年代,[3]民间百姓从付丧神思想中延伸出了百鬼夜行这一想法,[2]随着室町时代画师土佐光信江户时代画师鸟山石燕将百鬼从文字描述转向图画,日本的妖怪形象被初步确立。[3][2][5]
随着日本奇幻作家梦枕獏的小说《阴阳师》系列和日本漫画家今市子的漫画《百鬼夜行抄》的畅销,这一词语开始在华文地区流行。[5]

典故起源

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年),中日交流频繁,伴随天台宗与密教的引入,日本人就对死者与灵魂的恐惧感与日俱增,[3]中国典籍《山海经》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其中的妖怪形象与日本本土妖怪结合。[7]且这一时期极为动乱,社会上充满了天灾人祸事件,发生后被记载的事件就有:安元大火、鹿谷阴谋、承平之乱、天庆之乱,这诸多事件在当时都被解释成妖怪作祟。[5]故而在平安时代的民众就认为日本地界上人与妖怪共生。[3]日本文学家田中贵子笔下,平安时代是一个深幽不明、人类与妖怪共处的年代。这一年代下人妖居住地重叠,人类在昼间活动,妖怪则夜间出没。[2]且在日本锁国时期之前,海外贸易兴起,大量的手工艺品进入日本市场,民间流通加强,开始出现不爱惜器物的现象。[2]日本受中国道家“物久成精”的说法,[6]其文化延伸认为一件物品被使用99次以上就会成精,一旦遭遇丢弃或者被毁坏,这一精怪就会心生怨念,进而变成付丧神,祸乱一方。[5]所以老一辈人因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从而保持“惜物”观念,并认为“百鬼夜行”是付丧神下到人间捣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