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词

流行于中国京津地区的传统曲艺
太平歌词是一门流行于中国京津地区的传统曲艺,发源于北京,由清朝士兵传唱的军歌发展而来[1][2],脱胎于“莲花落与十不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曲艺形式[7],经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发展,成为一项单独的艺术门类,清朝末期被相声艺人借用到“说学逗唱”四门功课的“唱”当中,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巅峰[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太平歌词艺人创作出许多与时代相结合的新作品,但由于太平歌词创作热情的褪去、代表性艺人的相继去世以及电视相声这一新形式的出现使其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衰落,近乎失传,这一时期相声演员王双福佟守本郭德纲等人坚守太平歌词这一艺术传承,搜集、整理、改编了一些传统剧目,使更多相声演员参与到太平歌词的传承中来,并为更多观众熟知、喜爱,为太平歌词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太平歌词因此得以复兴。
[1][2][5][6][8]
太平歌词表演形式为“干板数唱”,玉子为其唯一伴奏乐器,演唱形式多样,唱词内容丰富,板式、唱腔多样,运用灵活,盛行之时,涌现出大批优秀艺人,创造了许多经典曲目。太平歌词的题材分为劝世文文字游戏及民间传说故事三类,主旨为道德教化、知识传播及史观表达,以起到教化民众、劝人向善、传播知识,承载民俗,体现民众视角,反映历史风貌的社会作用,代表剧目有《劝人方》《饽饽阵》《白蛇传》《鹬蚌相争》等。[1][2][5][7][9]
太平歌词植根于民间,传承历史悠久,具有劝人向善、知识普及、礼仪教育、反映民俗、历史风貌等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9]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双福是其代表性传承人,[3][2]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佟守本刘文步是其代表性传承人。[4][5]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