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

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jiàng]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1][2]。隋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次子,官至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唐朝著名儒将书法家[3][4][5]
裴行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6]少时勤奋好学,以门荫成为弘文馆生员太宗贞观年间,以明经中选入仕,担任左屯卫仓曹参军,大将军苏定方看重并传授兵法。[1][7][8]因私议高宗废立武后之事,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今新疆库车)都护等职。[7][8]后回朝与李敬玄担任吏部侍郎,负责官员典选工作十余年,与之并称“裴、李”,创造长名姓历榜及[quán]注等方法,对后世选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3][7]上元三年(676年),参与防御吐蕃;后用计俘获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因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3][8]突厥阿史德温傅再次起兵,裴行俭率部彻底荡平东突厥残部。后因谗言称病不出,册封为闻喜县公;永淳元年(682年),突厥十姓可汗车薄起兵,裴行俭统兵出征前病逝于长安延寿里,终年六十四岁,高宗李治追赠其为幽州都督谥号为“献”,葬于闻喜县东良原(今山西闻喜县郝庄乡)。后累赠扬州大都督太尉[7]
裴行俭擅长书法,以草书隶书最突出。[8]著有文集二十卷,《选谱》《草字杂体》及兵法四十六诀,今已失传。[7][8]善于培养选拔人才,提拔过程务挺、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等名将。[8]乾陵博物馆研究员陈哗认为裴行俭文武兼备,为大唐边疆的稳定和西北民族友好往来做出巨大贡献。[3]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