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酸腺苷

一种有机物
环磷酸腺[gān](英文:Cyclic 3',5'-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又称环腺苷酸、环化腺苷酸、环磷腺[dài][1][7]是一种有生物活性的环核苷酸[8]呈白色结晶粉末状,微溶于水,在乙醇乙醚中几乎不溶。[4]化学性质稳定,[8]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一种第二信使,某些激素或神经递质刺激腺苷酸环化酶的G蛋白偶联受体催化ATP环化形成cAMP,进而活化蛋白激酶A发挥其生理作用。[9]在很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对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如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调节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调节基因表达、调节膜蛋白活性和调节免疫功能等。[9][10][11][12]

发现历史

人们早期观察到动物受惊吓时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引起糖原分解并提供肌肉收缩的能量。在20世纪50年代,厄尔·威尔布尔·萨瑟兰(Earl Wilbur Sutherland, Jr.)和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Hans Adolf Krebs)以及赫尔曼·埃米尔·路易斯·费舍尔(Hermann Emil Louis Fischer)通过实验证明肝组织中的糖原磷酸化酶a/b形式由磷酸化酶激酶蛋白质磷酸酶调控,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其转换。1958年,萨瑟兰发现cAMP是这个转换的介质,同时也是许多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9][10]
第二信使模型指出胞外化学物质(第一信使)通过受体引起胞内第二信使(如cAMP)的产生,从而激活生化反应和生理效应。萨瑟兰因此工作获得了1971年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13]

生物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