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吉尔吉斯斯坦作家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Чингиз Торекулович Айтматов,1928年12月12日-2008年6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作家,全名钦吉斯·托瑞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文学的杰出散文作家、外交官公众人物[1]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在奥什市度过他的童年时期。八年级毕业后,他进入了詹布尔动物技术学院学习。他的创作始于1952年4月6日在《吉尔吉斯共青团员报》上发表的小说 《柔道新闻工作者》。艾特玛托夫于1957年6月在《Ala-Too》杂志上发表了吉尔吉斯语的故事《面对面》,并于次年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俄文版。1959-1965年,艾特玛托夫担任《文学吉尔吉斯斯坦》杂志主编,同时在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担任《真理报》记者。艾特玛托夫的文章以文字的真诚以及普通人形象的心理真实性而著称。在小说《白轮船》(1970 年)、《花狗崖》(1977 年)以及小说《一日长于百年》中,讨论了那个时代的哲学、伦理和社会问题。艾特玛托夫曾任苏联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大使。苏联解体后,1991 年至 1994 年任俄罗斯驻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大使。1994年至2008年3月任吉尔吉斯斯坦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大使。2008年6月10日,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在德国纽伦堡病逝,享年79岁。[2]
艾特玛托夫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170多种语言,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出版,出版总发行量超过6000万册。[2]他对突厥语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致敬过去的同时,他始终乐观地展望未来,创作出真诚而深刻的作品。 [3]艾特玛托夫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赞赏,获得了无数著名奖项,曾被提名诺贝尔奖[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