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菊科苍术属植物
苍术(zhú)(学名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别名赤术、术、茅术、南苍术、仙术等,[5][2][3][6]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3][2]苍术在世界广泛栽培,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苍术喜欢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林缘、草地、沟壑、河滩等地。[2]
根状茎平卧或斜升,不定根。茎直立,高可达100厘米,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基部叶花期脱落;中下部茎叶几无柄,圆形、倒卵形、偏斜卵形、卵形或椭圆形,中部以上或仅上部茎叶不分裂,倒长卵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全部叶硬纸质,两面绿色,无毛,边缘或裂片边缘有针刺状缘毛或三角形刺齿或重刺齿。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总苞钟状,苞叶针刺状羽状全裂或深裂,[1][2]小花白色。瘦果倒卵圆状,被稠密的顺向贴伏的白色长直毛,冠毛刚毛褐色或污白色。[2][1]
苍术的根茎可入药,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等功效。[7]

历史记载

苍术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人们当时称之为"术",是苍术和白术的统称。在南北朝陶弘景称为苍术之佳品以来已历经1500余年,后隋唐时期已记载处处山谷皆有之。[8]宋代后苍术和白术分开。苍术按基原可分为南苍术和北苍术,历史上以茅(南)苍术为道地,认为其质量优于北苍术。[9][10]另有《伤寒论[11]本草纲目[12]本草衍义[13]等书中皆记载,其外宋代为苍术的炮制奠定了基础[14],到清代研究颇多,《幼幼集成》载有“黑芝麻拌炒” ,然而清《玉楸药解》却云:芝麻炒苍术,无知妄作,不通之极。[15]到现代各地焦苍术、苍术炭、[]炒苍术及米泔水制苍术的工艺作为参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