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

孔子门徒,儒商鼻祖
端木赐 (公元前520年[1]-公元前456年[2]),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古时也作子赣),卫国[3],春秋末年外交家、政治家、商人,曾任鲁、卫两国之国相,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4]
端木赐出生于贵族家庭,十八岁前往鲁国,拜在孔子门下[5][6]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端木赐被聘为鲁大夫,辅佐孔子从政。五年后,跟随孔子周游列国[7]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端木赐重返鲁国,代表季康子[a]出使吴国,使两国得以和睦共处[7]。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端木赐成功游说齐、吴、越、晋四国,保全了鲁国,也让各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7],被任命为鲁国外相[8][b],后多次为鲁国在外交上赢得胜利[7]。孔子去世后,端木赐守孝六年,在此期间一直弘扬孔学[9]。后来,端木赐辞去鲁国外相职务,定居齐国,同时也在各国之间开展经商活动[7][9]鲁悼公十一年(公元前456年),端木赐在齐国逝世,年六十五岁,葬于卫国黎地(今河南鹤壁市浚县大[]东南张庄)[10]
在孔门弟子中,端木赐以“言语”著称[5],同时还颇具外交才能,擅长经商且十分富有,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3],被后世誉为“儒商鼻祖”[11]。唐开元八年(720年)诏为“十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追封为“黎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黎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黎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端木子”[12]

人物生平

英才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