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凡

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别名汤瑞昭,[4]湖南醴陵人。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4]中国微生物科学的奠基者,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被誉为“东方巴斯德”,[5]中国“疫苗之父”。[6]
汤飞凡1921年获得长沙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汤飞凡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深造。[7]1929年至1937年于中央大学医学院(后改称上海医学院)任副教授、教授。1938年任中央防疫处处长。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a]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等。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4]1958年9月30日年仅61岁的汤飞凡在北京自尽,与世长辞。
汤飞凡毕生从事病毒的研究,研发了中国的第一批临床级青霉素[5]第一支狂犬疫苗、第一支白喉疫苗、第一支牛痘疫苗,[8]为预防天花、黄热病鼠疫等疫病做了大量工作,[6]1981年获国际沙眼防治组织追赠颁发的“沙眼金质奖章”。“沙眼衣原体分离培养”获198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