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
玄武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灵之一。玄武古音通玄冥。相传,玄冥为夏族的水官修和熙,夫妻二人致力于水事,死后被祀为水神。熙族的图腾为灵龟,修族的图腾为蛇,两族世代联姻,图腾也合二为一成为龟蛇缠绕之象。[1][2]
夏商时期,玄武被具象为玄龟。周代时,龟蛇被绘于军旗令旗之上,称为“[zhào]”。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中提出玄武一词,至秦汉,玄武被记载为龟蛇交缠之象。西汉时期,玄武又成为北方七宿的总称,被列为四灵、四象之一。东汉后期,玄武被纳入神性谱系成为“四神”。道教成形后,玄武被吸收为道教的护法神之一。至宋代,宋太祖赵匡胤借玄武之名实施“君权神授”的政治手段,玄武彻底转换为人格神。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为了避宋圣主赵玄朗名讳,玄武被改名为真武。自此,玄武被真武替代,后经历代加封,成为北方神界中最高地位的“玄天上帝”。[3][4][2][5][6][7][8][9][10]
玄武早期为氏族图腾,二十八星宿体系形成后,玄武成为北方七宿的象征符号,成为四象之一,被奉为北方神。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北方为水,所以玄武又具备水神属性。因为玄武为龟蛇缠绕的形象,玄武又成为生殖崇拜的象征。道教兴起后,认为北方玄武首宿的南斗有延寿功能,所以玄武又为司命之神。玄武人格化后演变为真武,又成为守护神。此外,蔡邕认为玄武是介虫[a]之长,《淮南子中将玄武作为冬的象征。在堪舆学中,阴宅或阳宅后面的山也被称为玄武之山。[9][5][3][12]
最初,玄武为黑色的乌龟形象。阴阳五行学说兴起后,玄武的形象便以一龟一蛇互绕共生的形态稳定下来,并将其配以黑色。在北方七宿中,危宿的三颗星与虚宿的两颗星连接成五边形的龟壳,再加上一颗腾蛇星组成了玄武的形象。宋代之后,玄武成为真武大帝,其形象多为披发[xiǎn]足,身着黑衣,脚踏胜蛇八卦神龟。[3][2][13][14][8]玄武形象经历了从动物演变为人物的过程,其源于人类对外部自然环境的感悟与记录,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同时,玄武发展为真武大帝神格的过程,反映了古代神灵是封建王朝的皇帝为巩固权力的政治手段之一。[2][10]

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