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纲

梁武帝萧衍第三子
萧纲(503年12月2日—551年11月15日)是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字世[zuǎn](或世缵),小字六通,南朝梁南兰陵(今属山东)人。萧纲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第二位皇帝,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为贵嫔丁令光。[1][2][3][4]
萧纲于中大通三年(531年)立为太子。侯景之乱导致梁武帝萧衍受囚并饿死后,太清三年(549年7月7日),武帝萧衍驾崩,萧纲继位,改元大宝。大宝二年(551年10月2日),萧纲被侯景废黜为晋安王。天正元年(公元551年11月15日),萧纲被侯景杀害,终年49岁,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4][1]
萧纲文学造诣很高,雅好诗赋,有大量咏物、宫体、闺怨之作,其中五言诗最多,并且与萧子显萧绎、徐擒、庾肩吾等人形成宫体诗流派,萧纲是宫体诗的代表。侯景攻入建康期间,曾经“募人出烧东宫,东宫台殿遂尽。所聚百橱图籍,一皆灰烬”。[2]其代表作有《昭明太子传》《诸王传》《礼大义》《老子义》《庄子义》等。[3]

生平经历

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十月二十八日,出生在显阳殿。天监五年(506),封为晋安王,食邑八千户。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四岁开始识字读书,能够过目不忘;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5]天监八年(509),任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天监九年(510),改任使持节、都督南北[yǎn]、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宣毅将军、南兖州刺史。天监十二年(513),入朝任宣惠将军、丹阳尹。天监十三年(514),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南北秦、益、宁七州诸军事、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天监十四年(515),改任为都督江州诸军事、云麾将军、江州刺史,持节如故。天监十七年(518),征为西中郎将、领石头戍军事,不久复任宣惠将军、丹阳尹,加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