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

集食、药、补为一体的蛙种
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也被称为哈土蟆、金鸡蛤蟆和黄蛤蟆,属于两栖纲蛙科动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尤以吉林地区数量较多。[1]这种蛙类在自然环境下需要生长3~4年,以清泉和多种昆虫为食,并在10月上旬天气转冷时开始冬眠。其耐寒能力极强,即使在-20℃以下的低温中,四肢虽然冻硬,但胸腹部仍能存活,遇温水即苏醒,因此得名“雪蛤”。[2]
中国林蛙雌性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只有输卵管而无卵巢;其输卵管及脂肪被用作药材,名为哈士蟆油,也被称为雪蛤油和雪蛤膏;这种输卵管聚集了繁殖后代所需的所有营养,具有极高的滋补功能,被誉为“绿色保健软黄金”。[2]
从外观上看,中国林蛙雌蛙的头部背面呈三角形,吻端较尖,鼓膜大于眼径之半,皮肤光滑;前肢短而细,后肢发达,趾间具蹼,体色随季节变化;而雄蛙则体型较小,具有内声囊,前肢粗壮,后肢比雌蛙更为发达;雄蛙的腹部颜色与雌蛙有所不同,通常为白色并带有褐斑。中国林蛙的体型也随地域而异,例如在长白山区,雌性成蛙的平均体长约为180mm,而雄性成蛙的平均体长则接近170mm。这种蛙类的生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都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存策略和生态价值。[2]

形态特征

中国林蛙雌蛙体长71-90毫米,鼓膜显着,明显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两短斜行,位于内鼻孔内侧,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着。后肢长。胫跗关节前达眼或略超过,左右跟部明显重迭,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足与胫等长或略长;趾端钝圆;趾细长,第3,5趾达第4趾的第2,3关节下瘤之中部,蹼发达,除第4趾外,其余各趾的蹼多少至趾端而蹼缘缺刻较大,外侧[zhí]间具蹼而不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而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