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酸汞

起爆剂
雷酸汞(英文名:Mercury Fulminate,MF)是一种无机盐化学式为Hg(CNO)2[2],分子量为286.62 g/mol[4],有毒[6],通常情况下为白色或棕黄色结晶性体[5],密度为4.42 g/cm3,微溶于水,可溶于热水、氨水乙醇(室温下)。[2]雷酸汞含有不稳定活性原子基团-O-N≡C,使其机械敏感性较高,在受到轻微撞击、摩擦等刺激时会立刻发生活性反应,产生爆炸。[7][8]汞常温下较为稳定,但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加热可发生分解。[9]雷酸汞通常以金属汞、稀硝酸和乙醇为原料制备[9],通常作为起爆剂使用,但随后被热安定性更好和起爆力更强的叠氮化铅所替代。[10]

发现历史

17世纪,雷酸汞由瑞典炼金家孔尔克(J.Kunckel)利用汞与硝酸酒精反应制备[11],并在其撰写的《化学博物馆实验室》中描述了雷酸汞产生时的剧烈的现象,但他未将雷酸汞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12]
1799年,英国化学家爱德华·查尔斯·霍华德(Edward Charles Howard)成功地通过乙醇处理硝酸中的汞溶液分离出雷酸汞。[12]1800年[13],爱德华·查尔斯·霍华德首次阐述了雷酸汞的性质和化学上的制备方法。[11]
1864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发明了雷酸汞引爆硝化甘油的技术,即雷管[14]